地名:大才回族鄉 | 隸屬:湟中區 |
區劃代碼:630122203 | 代碼前6位:630122 |
行政區域:青海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青 |
長途區號:0971 | 郵政編碼:810000 |
轄區面積:約7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56萬人 |
人口密度:約21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曲渠村 | ~203 | 鄉中心區 | 1949年解放建政時為曲渠,1958年人民公社時為曲渠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時改稱曲渠村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上錯隆村 | ~204 | 村莊 | 上錯隆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前溝村 | ~206 | 村莊 | 1949年解放建政時為前溝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前溝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時改稱前溝村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中溝村 | ~207 | 村莊 | 1949年解放建政時為中溝村,1958年人民公社時為中溝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時改稱中溝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下后溝村 | ~208 | 村莊 | 1949年解放建政時為下后溝村,1958年人民公社時為下后溝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時改稱下后溝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下白崖村 | ~209 | 村莊 | 1949年解放建政時為白崖村,1958年人民公社時為白崖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時分建為下白崖村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馬場村 | ~210 | 村莊 | 1949年解放建政村,1958年人民公讓化時為馬場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時為馬場村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上白崖村 | ~211 | 村莊 | 1949年解放建政時與現下白崖村同為白崖村,1958年人民公社時為白崖大隊,1978年與下白崖分建為上白崖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時為上白崖村村民委員…[詳細] |
小溝爾村 | ~212 | 村莊 | 1949年解放建政時為小溝爾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小溝爾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時改稱小溝爾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立欠村 | ~213 | 村莊 | 立欠系藏語,意為大畜圈,故名。1949年解放建政時為立欠村,1958年人民公社時為立欠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時為立欠村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占林村 | ~214 | 村莊 | 據傳,該地原為一片森林地帶,后人們占據墾荒建村,故名。…[詳細] |
小磨石溝村 | ~215 | 村莊 | 村處魔石山下得名。1949年解放建政時為小磨石溝村,1958年人民公社時為小磨石溝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時改稱小磨石溝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大磨石溝村 | ~216 | 村莊 | 以產磨石得名。1949年解放建政時為大磨石溝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大磨石溝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時改稱大磨石溝村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上后溝村 | ~217 | 村莊 | 1949年解放建政時為后溝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上后溝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時改稱上后溝村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扎子村 | ~218 | 村莊 | 1949年解放建政時為扎子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扎子大隊,1984年政社分社時改稱扎子村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大才村 | ~219 | 鄉中心區 | 本村原名為歪才,1949年解放建政時改稱大才,即大出人才之意。…[詳細] |
地名由來:
原叫歪才,是出人才的地方,后改為大才。
基本介紹:
大才回族鄉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府駐地20千米。人口2.2萬,以回族為主,占全鄉總人口的53.2%。面積72平方千米,轄孫家窯、上白崖、甘家、黃鼠灣二村、孫家窯陽坡、上錯隆、立欠、前溝、小磨石溝、上后溝、占林、大磨石溝、上后溝、中溝、渠曲、大才、下白崖、小溝、扎子、大才馬場20個村委會。1949年沿舊制設朔屏鄉、大才鄉,1958年并入“七一”公社,1963年分設大才公社,1984年改設大才回族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