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李進士堂鎮 | 隸屬:鄄城縣 |
區劃代碼:371726106 | 代碼前6位:371726 |
行政區域:山東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魯R |
長途區號:0530 | 郵政編碼:274000 |
轄區面積:約40.49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29萬人 |
人口密度:約56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蘇門樓村 | ~200 | 鎮中心區 | 蘇門樓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李進士堂村 | ~201 | 鎮中心區 | 李進士堂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馬橋村 | ~202 | 鎮中心區 | 馬橋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李黃莊村 | ~203 | 鎮中心區 | 李黃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杏花崗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杏花崗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大羅莊村 | ~205 | 鎮鄉結合區 | 大羅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田樓村 | ~206 | 村莊 | 田樓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小辛莊村 | ~207 | 村莊 | 小辛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許堂村 | ~208 | 鎮鄉結合區 | 許堂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宋樓村 | ~209 | 鎮鄉結合區 | 宋樓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芝麻劉莊村 | ~210 | 鎮中心區 | 芝麻劉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寨王莊村 | ~211 | 鎮中心區 | 寨王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十三莊村 | ~212 | 鎮中心區 | 十三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吳莊村 | ~213 | 鎮中心區 | 吳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邊莊村 | ~214 | 鎮中心區 | 邊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尖固堆村 | ~215 | 鎮中心區 | 尖固堆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地名由來:
明萬歷年間,李氏遷居此地建村。因村民多用搬罾捕魚,故名搬罾口。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三世祖李先芳考中進士,修建一孝祠堂,又改為李進士堂,后因鎮政府駐李進士堂村,故名。
基本介紹:
李進士堂鎮位于鄄城縣東北部,北隔黃河與河南省范縣陳莊鄉隔河相望,南鄰大埝鎮,東接左營鄉,西南與舊城鎮接壤,距鄄城縣城區18公里,因明代嘉靖進士李先芳曾居住于此而得名李進士堂。1983年設為李進士鄉,2000年3月撤鄉更名為李進士堂鎮至今。全鎮轄16個行政村,35個自然村,人口3.4萬人,耕地4萬畝。李進士堂鎮為典型的灘區鄉鎮,一直以來,地處偏僻,近年來,通過上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鎮交通條件逐漸改善,境內德商高速、恒通浮橋、沿黃路、臨商路(北延)穿鎮而過,為全鎮群眾出行提供了便利。
歷史
明萬歷年間建村,因明代嘉靖進士李先芳曾居住于此而得名李進士堂。清末至1956年屬舊城區。19
歷史沿革:
1949年8月屬鄄城六區。
1958年9月分屬舊城、左營人民公社管轄。
1983年12月,撤社建鄉時,由舊城和左營人民公社劃出33個村建立李進士堂鄉。
2000年3月,撤銷李進士堂鄉,設立李進士堂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