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張汪鎮 | 隸屬:滕州市 |
區劃代碼:370481109 | 代碼前6位:370481 |
行政區域:山東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魯D |
長途區號:0632 | 郵政編碼:277100 |
轄區面積:約85.4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5.82萬人 |
人口密度:約68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張汪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張汪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皇殿崗村 | ~202 | 村莊 | 皇殿崗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杜村村 | ~203 | 村莊 | 杜村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辛集村 | ~204 | 村莊 | 辛集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段樓村 | ~205 | 村莊 | 段樓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鄧寨村 | ~206 | 村莊 | 鄧寨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郝莊村 | ~207 | 村莊 | 郝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劉谷堆村 | ~208 | 村莊 | 劉谷堆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壩橋村 | ~209 | 村莊 | 壩橋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金大定年間(1161~1189年),張氏遷此建村,名張阿。清順治二年(1645年),李氏由李谷堆遷入,因村周圍低洼,積水成汪,故改稱“張汪”。
基本介紹:
"張汪鎮位于滕州市最南部,轄83個行政村,8.2萬人,總面積93平方公里,可耕地7.2萬畝。 2003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7.85億元,同比增長24.96%;完成財政收入1404萬元,同比增長27.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420元,同比增長13.7%。
項目建設勢頭強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8億元,增長152%,同比提高37個百分點。開工在建項目30個,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8個,總投資2.8億元,其中過億元的項目2個。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全鎮引進項目19個,合同利用鎮外資金5.6億元,增長175%;實際利用鎮外資金3.5億元,增長180%。
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全鎮新增
榮譽排行:
2023年12月,2023年山東省省級農業產業強鎮名單公布,張汪鎮榜上有名。
2018年12月,山東省文明委推選張汪鎮為2018年度山東省省級文明村鎮。
文化旅游:
李天倪故居位于棗莊市滕州市張汪鎮,年代為1925年。2022年1月,被核定公布為山東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壩陵橋遺址位于滕州市張汪鎮,年代為新石器時代、周、漢。2015年6月23日,壩陵橋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金大定年間(1161~1189年),張氏遷此建村,名張阿。
清順治二年(1645年),李氏由李谷堆遷入,因村周圍低洼,積水成汪,故改稱“張汪”。
張汪鎮古為薛地,夏商周為薛國所轄。
戰國初,薛歸齊;戰國末,薛舊地皆為楚;秦屬薛郡,漢屬薛縣,三國時入魏;晉、南北朝屬徐州彭城郡,歸滕縣。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2年),改用保甲法,滕縣轄地用八卦統領72保,張汪為離八保。
嘉慶十八年(1813年)年間,將八卦稱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