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紅墩界鎮 | 隸屬:靖邊縣 |
區劃代碼:610824105 | 代碼前6位:610824 |
行政區域:陜西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陜K |
長途區號:0912 | 郵政編碼:719000 |
轄區面積:約28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5152人 |
人口密度:約18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7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長勝村 | ~200 | 村莊 | 紅墩界鎮長勝村位于靖邊縣城北32公里、紅墩界鎮南8公里處,是紅墩界鎮的集鎮中心,地形地貌以山峁灘澗為主。全村總土地面積28平方公里,轄7個村民小組,5…[詳細] |
王家坬村 | ~201 | 村莊 | 王家坬村位于靖邊縣城北30公里、紅墩界鎮南10公里處,與海則灘鎮、黃蒿界鎮毗鄰,地形地貌以山峁溝壑為主。全村總土地面積27平方公里,轄8個村民小組,4…[詳細] |
聯合村 | ~202 | 村莊 | 聯合村位于靖邊縣城北38公里、紅墩界鎮西南部6公里處,與內蒙古烏審旗接壤,地形地貌以山峁沙灘為主。全村總土地面積38平方公里,轄7個村民小組,205戶…[詳細] |
圪洞河村 | ~203 | 村莊 | 圪洞河村位于靖邊縣城北38公里、紅墩界鎮西北部5公里處,與內蒙古烏審旗接壤,屬典型的風沙灘澗地。全村總土地面積53平方公里,轄7個村民小組,495戶,…[詳細] |
白城則村 | ~204 | 村莊 | 白城則村位于靖邊縣城北50公里、紅墩界鎮北12公里處,地處紅墩界鎮最北端,與內蒙古烏審旗接壤,境內有大夏國都統萬城遺址,地形地貌以山峁溝壑為主。全村總…[詳細] |
席季灘村 | ~205 | 村莊 | 席季灘村位于靖邊縣城北41公里、紅墩界鎮北1公里處,地形地貌以灘澗地為主。全村總土地面積28平方公里,轄12個村小組,371戶,1581人。全村有耕地…[詳細] |
爾德井村 | ~206 | 鎮中心區 | 爾德井,蒙語的意思是水很甜,地很肥,以前蒙人在此地生活取名爾德井,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因鎮人民政府原駐地有兩座紅膠泥墩而得名。
基本介紹:
紅墩界鎮位于靖邊縣城北40公里處,西、北與內蒙烏審旗相接。全鎮總土地面積2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萬畝,林草地26萬畝,林草覆蓋率達60%。全鎮轄7個行政村,64個村民小組,3087戶,10953人。2018年全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5833元。羊子存欄12萬只,生豬存欄6000頭,大牲畜存欄1萬頭;全鎮沒有貧困村,共有貧困戶71戶168人(其中兜底戶43戶73人)。境內有世界唯一現存的匈奴古都遺址——大夏國都統萬城遺址、被譽為“綠色文物”的千年古柳——神樹澗和原生態圪洞河大峽谷。鎮黨委、鎮政府先后榮獲“全國農村成人教育先進單位”、“陜西省文明村鎮”、“榆林市新農村建設工作先進鎮”等榮譽
文化旅游:
統萬城是我國歷史上五胡十六國時期匈奴首領赫連勃勃建立的“大夏”國的國都遺址,位于陜西省靖邊縣最北端58公里處的白則村。該遺址是我國古代匈奴族遺留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唯一的一座都城遺址,有著不可替
神樹澗古毛頭柳位于靖邊縣紅墩界鎮爾德井村,類別為其他。神樹澗古毛頭柳為靖邊縣文物保護單位。
八大梁墓群位于靖邊縣紅墩界鎮席季灘村,時代為漢,類別為古墓葬。八大梁墓群為靖邊縣文物保護單位。
爾德井墓群位于靖邊縣紅墩界鎮爾德井村,時代為唐,類別為古墓葬。爾德井墓群為靖邊縣文物保護單位。
波羅地梁墓群位于靖邊縣紅墩界鎮白城則村,時代為隋—唐,類別為古墓葬。波羅地梁墓群為靖邊縣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東晉義熙三年(407年),后秦劉勃勃(后改姓赫連氏)擁兵自立,占據上郡,建立大夏國,并筑都統萬城(今紅墩界鎮白城則村)。
明屬巴都河堡。
清屬內蒙古烏審旗。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屬長城區。
1956年,屬海則灘區。
1958年9月,成立紅墩界公社。
1984年,改設為紅墩界鄉。
1997年,改為紅墩界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