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曹家灣鎮 | 隸屬:隴縣 |
區劃代碼:610327108 | 代碼前6位:610327 |
行政區域:陜西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陜C |
長途區號:0917 | 郵政編碼:721000 |
轄區面積:約218.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21萬人 |
人口密度:約55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咸宜關村 | ~202 | 村莊 | 1958年為咸宜關大隊,1984年撤社設鄉時更名為咸宜關村村民委員會至今。…[詳細] |
三里營村 | ~204 | 村莊 | 1958年為三里營大隊,1967年改名為曹家灣人民公社五星大隊,1979年恢復三里營大隊,1984年后成為三里營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三聯村 | ~205 | 村莊 | 1958年為紅衛人民公社三聯大隊,1984年為曹家灣鄉人民政府三聯村委會。2005年合村,將石關子村委會并入三聯村委會,沿用至今。…[詳細] |
教場塬村 | ~207 | 村莊 |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為教場塬大隊,文革期間(約1972年)更名為新建大隊;1984年撤社設鄉時,更名教場塬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段家峽村 | ~210 | 村莊 | 1959年為曹家灣人民公社段家峽大隊,1965年為隴縣紅衛曹家灣人民公社段家峽大隊,1984年為曹家灣鄉段家峽村村委會,1998年撤鄉設鎮,更名為段家…[詳細] |
流渠村 | ~212 | 村莊 | 清朝初年(約1644年),名為牛渠,清朝同治年間(約1881年),改名為流渠,1958年為曹家灣人民公社流渠大隊,1984年3月15日成立流渠村民委員…[詳細] |
曹家灣村 | ~221 | 鎮中心區 | 成村于元末明初(約1368年),建國初合作化互助組時,現在的上下灣為團結社,在1959年分為上灣大隊、下灣大隊,陳家槽大隊,1984年更改為村民委員會…[詳細] |
紅星村 | ~222 | 村莊 | 1952年東堎、西堎、對坡、余家堯隸屬曹家灣區管轄,1958年9月這四個自然村劃歸紅星社管轄,1966年歸紅衛公社管轄,1997年撤鄉設鎮歸曹家灣鎮管…[詳細] |
地名由來:
曹姓遷居此地,且地處千河山灣而得名。
基本介紹:
曹家灣鎮位于隴縣西部,與本縣城關、天成、關山、固關、溫水相鄰。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11公里。總面積218.4平方公里,有林地20多萬畝,耕地3.24萬畝,人均耕地2.4畝。隴固路穿境而過,千河縱貫全鎮。全鎮轄13個村民委員會,7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7445人。境內石英石、白云石等礦藏儲量豐富,辦有彩色石廠、礦廠等多個加工企業;農副產品眾多,盛產核桃、大黃、柿子等特優產品,是隴縣西部核桃產銷基地之一。2005年底,全鎮工農業生產總值達到5240萬元,農業總產值 3735萬元,糧食總產量7100噸,實現財政收入8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96元。
近年來,鎮黨委、鎮政府立足鎮情,努力發展鎮
歷史沿革:
1949年,屬固關區曹家灣鄉。
1955年,系曹家灣區。
1958年,屬紅旗第八公社,轄4個管理區。
1959年,為曹家灣公社。
1966年,改名為紅衛公社。
1979年,復為曹家灣公社。
1984年,復為曹家灣鄉,轄21個行政村。
1997年6月,鄉改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