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東風鎮 | 隸屬:隴縣 |
區劃代碼:610327101 | 代碼前6位:610327 |
行政區域:陜西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陜C |
長途區號:0917 | 郵政編碼:721000 |
轄區面積:約159.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09萬人 |
人口密度:約13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7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東風街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東風街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娘娘廟村 | ~200 | 村莊 | 1949年曾屬娘娘廟區;1955年設立有隔坡場、上場等四個初級農業合作社。1957年合并為娘娘廟高級農業合作社。1958年為廟家山大隊;1966年為東…[詳細] |
興中村 | ~202 | 村莊 |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生產大隊時,以振興中華之意,命名為興中生產大隊而得名。…[詳細] |
普樂塬村 | ~204 | 村莊 | 1949年屬娘娘廟區,1955年設立有4個初級農業合作社,1958年為娘娘廟區普樂塬大隊,1984年更名為東風鎮普樂塬村。2005年與李家山合并為普樂…[詳細] |
西溝村 | ~206 | 村莊 | 1949年曾屬棗林寨區,解放初,有溫家堡、焦家咀、閆家灣三個初級農業合作社,1957年合并為三聯社,1958年為娘娘廟人民公社火星隊,1966年為東風…[詳細] |
棗林寨村 | ~207 | 村莊 | 1949年以后曾屬八渡區;1958年由于分社,成立了棗林寨大隊;1984年更名為棗林寨村村民委員會屬東風鎮管轄。…[詳細] |
南村村 | ~208 | 村莊 | 南村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峪頭村 | ~213 | 村莊 | 該村1949年曾屬八渡區,1958年為娘娘廟人民公社峪頭大隊,1967年為東風人民公社峪頭村,1984年改社置鎮,為東風鎮峪頭村至今。…[詳細] |
堯場村 | ~214 | 村莊 | 1958年為命令為東風公社堯場大隊,1984年命名為堯場村委會,2012年福陀村委會并入堯場村委會,為堯場村委會,沿用至今。…[詳細] |
麻家臺村 | ~216 | 村莊 | 解放初,1956年為麻家臺公社烽火大隊,1976年為麻家臺村委會,1999年撤鄉并鎮后為東風鎮麻家臺村委會,2005年再次合村,珠頭山,柳家山,麻家臺…[詳細] |
梨林川村 | ~225 | 村莊 | 2015年梨林川村由蘇家坡村、洞子村合并,歸東風鎮管轄。命名梨林川村民委員會。…[詳細] |
杜陽村 | ~227 | 村莊 | 1958年命名為杜陽大隊;1967年命名為東方紅大隊;1979年恢復名為杜陽生產大隊;1984年更名為杜陽村村村委會至今,2011年合并于東風鎮,名為…[詳細] |
焦家坡村 | ~228 | 村莊 | 1957年歸屬杜陽人民公社焦家坡大隊,1984年名為杜陽鄉焦家坡村村民委會,2005年與旨留村合并焦家坡村至今.2011年屬東風鎮焦家坡村村民委員會至…[詳細] |
胡家莊村 | ~229 | 村莊 | 1949年曾屬杜陽區;1955年為胡家莊初級社區;1958年曾屬杜陽人民公社,胡家莊大隊;1984年曾屬杜陽鄉,胡家莊村民委員會;2000年曾屬杜陽鎮…[詳細] |
劉家咀村 | ~231 | 村莊 | 1960年為隴縣東方紅人民公社劉家咀生產大隊;1984年改為杜陽鄉劉家咀村村民委員會;2011年因撤鄉并鎮為東風鎮劉家咀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下涼泉村 | ~232 | 村莊 | 1960年為隴縣東方紅人民公社下涼泉大隊;1984年改為杜陽鄉下涼泉村村民委員會;2011年因撤鄉并鎮為東風鎮下涼泉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上涼泉村 | ~233 | 村莊 | 解放初1958年前為上涼泉村,1958年屬娘娘廟人民公社,三教殿管區上涼泉大隊;文革時期改為東方紅人民公社屬杜陽;1984年改為杜陽鄉上涼泉村村民委員…[詳細] |
川糜村 | ~234 | 村莊 | 1949曾屬杜陽區;1958年為杜陽公社,川口河大隊;1984年杜陽鎮川口河村村民委員會;2011年因撤鄉并鎮為東風鎮川口河村村民委員會。2018年3…[詳細] |
地名由來:
因轄區地處縣境東部而得名。
基本介紹:
東風鎮,古稱娘娘廟,位于隴縣最東部,2001年與原麻家臺鄉合并,北鄰甘肅省靈臺縣,東接陜西省千陽縣,南鄰陜西省陳倉區及本縣八渡鎮,鎮政府駐地東風村,距縣城15公里,境內地域遼闊,山、川、塬相間,寶中鐵路、省道212和千隴南線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全鎮轄17個村民委員會,120個村民小組,1個辦事處,1個居民委員會,5755戶,19754人,其中農業人口18338人,勞動力9280個,全鎮土地總面積159.8平方公里,有耕地6萬畝,其中水澆地0.96萬畝,人均耕地3.3畝。
畜牧、果品、烤煙、蠶桑、制種是本鎮的主導產業。大家畜牧存欄6991頭,羊存欄9890只,其中奶牛存欄4638只,奶
榮譽排行:
2023年7月,東風鎮被命名為第三批陜西省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示范鄉鎮(街道)。
2021年10月,農業農村部認定東風鎮為第十一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奶山羊)。
2021年9月,東風鎮入選寶雞市蘋果產業十強鎮。
2021年4月,陜西省愛衛會命名東風鎮為2020年度陜西省省級衛生鄉鎮。
2009年8月,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東風鎮為陜西省重點鎮。
文化旅游:
峪頭一號遺址位于隴縣東風鎮峪頭村東側, 千河南岸的二級臺地上,南依大山,遺址區地勢 平坦,現為耕地。遺址分布東西500米,南北400 米,面積達20萬平方米。遺址區西側斷崖上可見到1.2米厚
歷史沿革: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后,屬杜陽鎮聯保。
1949年,屬杜陽鎮。
1954年,建娘娘廟區,轄7個鄉。
1958年,改為紅旗第三公社,轄5個生產大隊。
1984年,改社建東風鎮,轄16個行政村、1個社區。
2001年9月,撤銷麻家臺鄉并入東風鎮,次年3月設立東風鎮政府麻家臺辦事處(2008年1月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