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姜村鎮 | 隸屬:乾縣 |
區劃代碼:610424104 | 代碼前6位:610424 |
行政區域:陜西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陜D |
長途區號:029 | 郵政編碼:712000 |
轄區面積:約43.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26萬人 |
人口密度:約51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姜村村 | ~200 | 鎮中心區 | 姜村鎮,原名姜村堡,以姓氏而得名。姜姓住此,由來甚久。從該村所處之地理位置看,地近武功。武功古屬邰地,是周人發祥之地。周之外戚姓姜,散居此地,筑城建堡…[詳細] |
康家村 | ~202 | 村莊 | 約在金、元時期,今陽洪公社陸陌(村)康姓居民遷居于姜村南邊一公里處,得名南姜村。因其村址地形低洼,屢遭洪水侵襲。明初,又南移至曠野高地(即今之住地),…[詳細] |
田雙村 | ~204 | 村莊 | 2016年由田西村和田東村合并成立,兩村各取首字,為兩個”田“字,故得名田雙村。…[詳細] |
白落村 | ~207 | 鎮鄉結合區 | 白落村包括王家、郝家、馬家、張家4個自然村。明初,白姓軍戶在此落戶,筑城建寨,以安居樂業之意,得名白樂寨。解放后,人們改寫為白落寨,歷史變遷,群眾簡化…[詳細] |
田晁村 | ~210 | 村莊 | 田、晁兩姓首居此地而得名。約在明時,宋姓由小留村遷居此地。至清時,發展為前后兩堡,連同村西之楊家統稱田晁。歷史變遷,現前后兩堡子稱為田晁,村西之楊家稱…[詳細] |
楊定村 | ~213 | 村莊 | 該村為本縣十二楊村之一,屬隋恭帝楊侑之后所居,分毗連的南北兩個堡子。唐時,曾建有定國寺,今廢。村名取楊姓和寺名首字而得名楊定。該村又名楊召村(群眾叫楊…[詳細] |
神坊村 | ~214 | 村莊 | 神坊包括毗連的各以其姓得名的黃家、劉家、聶家三村。唐時,黃、劉、聶三姓遷居此地后,曾在村南修建廟宇(俗稱南廟)同,廟前建一神伏坊(主祀中華民族始祖伏羲…[詳細] |
雙羊村 | ~218 | 村莊 | 雙羊(片村)包括吳家、唐家、南景家、北景家4個自然村,有群眾1770人。唐時,此地建有一海國寺,村以寺名而得名海國寺(村);約在明末,海國寺已成廢墟,…[詳細] |
地名由來:
因靠近武功,武功故為邰地,是周人的發祥地,周之外戚姜姓散居于此,筑城建堡,故名姜村。
基本介紹:
姜村鎮位于乾縣南20公里處,與武功相接壤,總面積43.7平方公里。寶雞峽總干渠依南而過,省道108橫穿全鎮。全鎮共轄8個行政村,39個自然村,11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1000人,耕地面積48119.5畝。全鎮共有13個黨支部,黨員778人。全鎮地勢平坦,交通便利,水利條件優越,集貿繁榮,現已形成“橡膠、果品”兩大經濟主導產業。全鎮共有橡膠企業103家,其中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企業16戶,200萬元以上企業46戶,從業人員3000余人,形成了“煉膠、模具、制品、配件、銷售”一條龍的生產銷售模式,年產值2.7億元,上繳稅金800余萬元,已成為聞名西北的橡膠大鎮;果樹面積15600余畝,是優質中
歷史沿革:
明、清時屬神伏里、光仁里。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屬王村聯保,后改王村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劃歸王村區。
1956年,撤區并鄉,由田晁、姜村、田雙、雙羊鄉建成姜村鄉。
1958年,成立梁村公社,歸其管理。
1961年,成立姜村公社。
1984年,改姜村鄉。
1997年12月,撤鄉建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