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莊鎮 | 隸屬:武功縣 |
區劃代碼:610431107 | 代碼前6位:610431 |
行政區域:陜西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陜D |
長途區號:029 | 郵政編碼:712000 |
轄區面積:約28.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32萬人 |
人口密度:約117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2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賀家村 | ~200 | 鎮中心區 | 1958年,成立賀家大隊;1984年,改名為賀家村村民委員會,一直沿用至今。…[詳細] |
曹家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明洪武(約1368年),曹姓人居住在低凹處曹家凹,后簡稱曹家。…[詳細] |
大東村 | ~202 | 鎮鄉結合區 | 1958年設大東生產大隊,先后屬普集公社大莊管區、大莊公社管轄;1984年設大東村村民委員會,屬大莊鄉、大莊鎮人民政府管轄,一直沿用至今。…[詳細] |
大西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1958年設大西生產大隊,先后屬普集公社大莊管區、大莊公社管轄;1984年設大西村村民委員會,屬大莊鄉、大莊鎮人民政府管轄,一直沿用至今。…[詳細] |
北韓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1958年成立北韓生產大隊,1984年更名為北韓村村民委員會,一直沿用至今。…[詳細] |
張堡村 | ~207 | 村莊 | 唐貞觀(約630年),唐太宗來此射獵,張起一只兔子,故名“張兔村”;1961年,隴海鐵路在此設張堡車站,而更名張堡村至今。…[詳細] |
圪嶗村 | ~208 | 村莊 | 光緒年間擴建新城,多個村子合并,地處三面環水,交通不便,形如人體腋窩,故稱屹嶗村。…[詳細] |
許家村 | ~209 | 村莊 | 1958年10月至1984年4月設許家大隊,屬躍進公社、普集公社、大莊公社管轄;1984年5月至2001年10月設立許家村村民委員會,屬大莊鄉、大莊鎮…[詳細] |
布王村 | ~210 | 村莊 | 唐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在此布網攔兔,故名“布網村”;1920年,又網、王諧音,改為布王村至今。…[詳細] |
北立節村 | ~211 | 村莊 | 明成化二年渭水泛濫,村民北遷,成化五年(1649年)形成了南北立節兩個自然村,即南立節和北立節,清乾隆(約1750年),地處立節片村北部,故名北立節。…[詳細] |
南立節村 | ~212 | 村莊 | 1958年,成立南立節大隊;1984年,改為南立節村村民委員會,一直沿用至今。…[詳細] |
堅強村 | ~213 | 村莊 | 明洪武(約1368年),此地有一顆柏樹,冠大頂尖,故名尖柏樹,后命名為堅強村。…[詳細] |
方寨村 | ~215 | 村莊 | 1958年設方寨生產大隊,先后屬普集公社大莊管區、大莊公社管轄;1984年設方寨村村民委員會,屬大莊鎮人民政府管轄;2002年撤吳家村村民委員會,并入…[詳細] |
喬寨村 | ~216 | 村莊 | 以渭河擺渡口標志性紅旗衍生而來橋旗寨,后取消擺渡口后,定為橋寨村。…[詳細] |
張寨村 | ~224 | 村莊 | 明建文(約1400年),駐軍都督耿忠率部曾在此安營扎寨,本人又有三個官銜,故名三官寨,后又張姓人戶多族大,更名張三官寨、張寨村至今。…[詳細] |
棗林村 | ~232 | 村莊 | 此地棗樹成林,唐太宗李世民射獵追白兔于棗林中的作紀念,故名棗林村。…[詳細] |
孟王村 | ~234 | 鎮鄉結合區 | 西孟王村和東孟王村合并簡稱孟王村。1940-1958為東孟王和西孟王,1958年成立孟王大隊,1984年設立東孟王村民委員會、西孟王村民委員會,200…[詳細] |
觀音堂村 | ~235 | 村莊 | 1958年為觀音堂大隊,1966年文革中更名為紅衛大隊,1971年恢復觀音堂大隊,1984年分為觀王、觀何、觀獨三個村民委員會,1998年成立觀音堂村…[詳細] |
高村村 | ~236 | 村莊 | 高村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文徐村 | ~237 | 村莊 | 為所轄文家灣、徐家凹兩村名稱的群眾自治組織。…[詳細] |
段王村 | ~238 | 村莊 | 段王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金店村 | ~239 | 村莊 | 金店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原本村小人少,名八家莊;秦始皇修筑阿房宮時,許多人逃亡至此成大村更名大莊,后形成集市,又稱大莊街;清代設為大莊鎮。
基本介紹:
大莊鎮地處武功縣西南角,東距縣城2.5公里,南與周至縣隔渭河相望,西與楊凌農業示范區接壤,有武功縣西大門之美稱。北到渭北二道塬,與代家鄉、武功鎮、南仁鄉相接,鎮域面積28.2平方公里。全鎮轄25個行政村,18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5萬。隴海鐵路和西寶高速、西寶中線交通要道橫貫東西,曹代路、縣環南路貫通南北,交通運輸極為便利。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大莊鎮黨委、政府統籌安排、精心部署、凝心聚力、爭創一流,以新農村建設統領農村各項工作全局。農村基礎設施得到了顯著加強,先后累計硬化通村公路19條共63公里,基本實現村村通。村間街道硬化率達到92%。大莊現代農業示范園和東方造紙工
榮譽排行:
2022年9月,大莊鎮被命名為第二批陜西省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示范鄉鎮(街道)。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命名大莊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16年12月,陜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大莊鎮為2016年度陜西省省級衛生村。
歷史沿革:
清雍正七年(1729年),設大莊鎮。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為武功縣三區管轄。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廢區撤鎮,設大南、大北聯保。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廢保甲制,設大莊鄉。
1949年,設大莊區。
1956年,撤區設大莊,后歸屬普集鄉管轄。
1958年,稱普集公社大莊管理區。
1961年,分設大莊公社。
1984年,建立大莊鄉。
1998年,更名大莊鎮。
2001年,大莊鎮與觀音堂鄉合并后,仍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