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永樂鎮 | 隸屬:西咸新區 |
區劃代碼:610423101 | 代碼前6位:610423 |
行政區域:陜西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陜D |
長途區號:029 | 郵政編碼:712000 |
轄區面積:約25.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68萬人 |
人口密度:約105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永樂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永樂鎮人民政府,成立之后,即下設永樂居委會管理轄區居民,辦公地址設在政府。1980年遷至永樂鎮東街辦公。2005年又遷至鎮政府內,2020年搬遷至現址…[詳細] |
永樂村 | ~200 | 鎮中心區 | 1980年為永樂村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為永樂村民委員會。…[詳細] |
南吳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自1981年由金星大隊分割為大齊村村委會和南吳村村委會至今。1981年為村委會至今。…[詳細] |
都家村 | ~202 | 村莊 | 解放初為永樂公社金星大隊都家村;1962年為永樂公社都家村;1968年為永樂公社都家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為都家大隊管理委員會;1988年為永樂鎮…[詳細] |
永豐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解放初期,與永樂村稱之為永樂大隊,1963年與永樂村分開為永豐大隊,1984年為永樂鎮永豐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大齊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大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磨子橋村 | ~205 | 鎮鄉結合區 | 1958-1968年為永樂公社磨子橋大隊,1980年磨子橋村大隊管理委員會,1987年為永樂鎮磨子橋村委會至今。…[詳細] |
南橫流村 | ~206 | 鎮鄉結合區 | 南橫流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邵村村 | ~207 | 鎮鄉結合區 | 邵村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北橫流村 | ~208 | 鎮鄉結合區 | 北橫流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鐵孟村 | ~209 | 鎮鄉結合區 | 解放初為永樂店鐵孟村。1958年屬永樂公社都家大隊,1962年為永樂公社都家大隊。1968為永樂公社都家大隊革命委員會。1984年解體后為永樂鎮鐵孟村…[詳細] |
尚家村 | ~210 | 鎮鄉結合區 | 解放初為永樂公社,新村大隊;1958年屬于永樂公社,新村大隊;1962年為永利公社新村大隊;1968年為永樂公社,新村大隊;1980年為永樂公社,新村…[詳細] |
亢營村 | ~211 | 鎮鄉結合區 | 亢營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田村村 | ~212 | 鎮鄉結合區 | 田村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龐家村 | ~213 | 鎮鄉結合區 | 龐家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瑞凝村 | ~214 | 鎮中心區 | 瑞凝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地名由來:
古稱“月落鎮”,因逢月落一集得名,后雅化為永樂鎮,取永久安樂之意,并沿用至今。
基本介紹:
永樂鎮北接涇陽縣三渠鎮,東鄰西安市高陵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原點所在地,是涇河新城新型工業化板塊重要組成部分,轄區面積32.74平方公里(鎮區5.31平方公里),總人口4.3萬人,轄17個行政村,1個社區,111個村民小組。鎮黨委下設26個黨支部,其中機關黨支部1個,農村黨支部17個,社區黨支部1個,非公企業黨組織4個,國企黨組織1個,行業辦黨組織1個,社會組織黨組織1個,共有黨員1217人。
榮譽排行:
2014年12月,陜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永樂鎮為2014年度陜西省省級衛生鄉鎮。
2009年8月,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永樂鎮為陜西省重點鎮。
文化旅游: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原點位于咸陽市北的涇陽縣永樂鎮石際寺村,是中國的地理中心。大地原點由中心標志、儀器臺、主體建筑、投影臺等四大部分組成。高出地面25米多的立體建筑共七層,頂層為觀察室,內設儀
歷史沿革:
春秋戰國時期屬秦地。
隋代屬涇陽縣。
1949年前,屬永賈鄉轄。
1950年,屬二區轄。
1956年,撤區并鄉,為永樂鄉。
1958年12月,屬永樂公社。
1984年5月,改設為永樂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