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東毋莊村 | 隸屬:通化鎮 |
區劃代碼:140822101203 | 代碼前6位:140822 |
行政區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晉M |
長途區號:0359 | 郵政編碼:044000 |
城鄉分類:鎮中心區 | 分類代碼:121 |
地名由來:
唐末五代時期后蜀宰相毋昭裔的故鄉。毋昭裔于后唐清泰二年(935)前后曾當過宰相和太子太師,其子孫三代均為高官顯宦。人出名而姓亦顯,故以姓為村名。
毋昭裔,河中龍門(今山西河津縣)人,生卒年不詳,是后蜀時一位有識略的謀臣,也是當時頗負盛名的刻書家。 毋昭裔少年時即博學多才,卓有見識,后蜀高祖孟知祥,曾為后唐太原尹、北京留守,鎮守今山西地區,大約在這時,毋昭裔效力于孟知祥麾下。…… 毋昭裔詳細信息++
榮譽排行:
2020年8月,山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東毋莊村為2020—2022周期山西省衛生村。
基本介紹:
東毋莊村位于通化鎮209國道以西0.75公里處,土地面積10000畝,耕地面積9000畝,全村共19個居民小組,1100戶,5100余人,其中,黨員110人。村民經濟收入方式以果業、建筑業、養殖業、經商等為主,2011年人均收入4100元。
東毋莊村是全縣較大和較古的村莊,歷史悠久,在五代十國時世界藏書第一人的毋宰相、有能工巧匠謝三貴、有上海外科知名醫學博士蘭錫純、心臟專家謝振武、建筑工程師謝忠民、創辦河津中學的謝歲月。毋莊的熟食、硬面麻花、油糕、芝麻酥糖等在方圓幾個縣市都相當有名。毋莊的傳統藝術“雜戲”小曲、“竹馬”社火在明末清初發展規模最大,曾風靡一時。現如今,東毋莊村的蘋果、
歷史沿革:
1947年解放前歸河津縣第二區管轄;1948年至1953年為河津縣東毋莊行政村;1958年為河津縣火箭公社東毋莊行政村;同年11月,隨河津縣并入稷山縣,屬稷山縣通化公社,為東毋莊行政村;1961年12月從稷山縣分出,屬河津縣通化公社,為東毋莊管理區;1971年7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劃河津縣通化公社歸萬榮縣,屬萬榮縣通化公社,為東毋莊生產大隊;1984年10月,改公社為鄉、鎮,成立東毋莊村民委員會,屬
周邊相關:
東毋莊村附近有閻景李家大院、孤峰山風景區、后土祠景區、萬榮東岳廟、黃河農耕文明博覽園、萬榮縣博物館等旅游景點,有萬榮蘋果、萬泉大蔥、萬榮三白瓜、萬榮大黃牛、臨猗梨棗、臨猗紅杏等特產,有萬榮笑話、勒馬回中藥制作技藝、萬榮面塑、萬榮剪紙、馮氏中醫皮膚燒傷療法、萬榮董永傳說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