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新林鎮 | 隸屬:峨邊彝族自治縣 |
區劃代碼:511132104 | 代碼前6位:511132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川L |
長途區號:0833 | 郵政編碼:614300 |
轄區面積:約231.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37萬人 |
人口密度:約5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金星村 | ~200 | 鎮中心區 | 意為金色的星星,故名。清代末年間叫苦竹壩村,解放前屬沙坪縣衙,解放后取名聯合鄉,1958年屬新林公社金星大隊,1984年恢復鄉體制,更名為新林鄉金星村…[詳細] |
黃泥村 | ~201 | 村莊 | 村里黃土較多。解放初屬聯合鄉黃泥村,1958年屬新林公社黃泥大隊,1984年3月1日恢復鄉體制,更名為新林鄉黃泥村,1992年撤鄉并鎮,更名為新林鎮黃…[詳細] |
麻柳村 | ~202 | 村莊 | 因村中麻柳樹較多而得名。解放初屬聯合鄉,1958年屬新林公社麻柳大隊,1984年3月1日恢復鄉體制更名為新林鄉麻柳村,1992年撤鄉并鎮,更名為新林鎮…[詳細] |
九龍村 | ~204 | 村莊 | 據傳,清朝初期,本村有一個九龍廟。1958年為新林人民公社九龍大隊。1984年成立峨邊彝族自治縣,新林人民公社改為新林鄉,九龍大隊改為九龍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紅椿村 | ~205 | 村莊 | 據傳,此村四個坪曾有許多紅椿樹。1955年,該村曾屬毛坪區解放鄉,1957年,由于三個鄉合并,屬新林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故名為新林人民公社,屬…[詳細] |
大香村 | ~206 | 村莊 | 據傳此地曾有鼎大香爐。解放初屬聯合鄉,1958年屬新林公社大香大隊,1984年恢復鄉體制,更名為林鄉大香村。1992年撤鄉并鎮,更名為新林鎮大香村村民…[詳細] |
楠木村 | ~207 | 村莊 | 相傳,村中以前有株較大的楠木樹,因此得名。…[詳細] |
茗新村 | ~211 | 村莊 | 此地原為勞教農村茶園地,現為了每年能喝上新茶葉,故名茗新![詳細] |
新林村 | ~212 | 村莊 | 此村植被豐富,樹林較多得名,村級建制調整時新建此村故名新林村,故名![詳細] |
白楊村 | ~213 | 村莊 | 據傳,此地有很多白楊樹,故得名。2020年撤銷楊柳村、月河村,設立白楊村,以原楊柳村和原月河村建制范圍為白楊村建制范圍。白楊村村民委員會駐原白楊鄉月河…[詳細] |
瓦洛村 | ~214 | 村莊 | 因彝語的“瓦洛拉達”就是“白楊鄉”,彝語的“瓦洛”就是“白楊”,故而得名,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新林鎮,因境內森林多而得名。
基本介紹:
峨邊彝族自治縣轄鎮。1951年置聯合鄉,1956年更名新林鄉,1957年永勝鄉并入,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府13公里。面積231.4平方公里,人口1.2萬。有公路過境。轄金星、黃泥、麻柳、江灣、九龍、紅椿、大香、楠木、棬木、水井、瓜蘆11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木材加工、鮮筍加工、發電等廠。農業主產玉米、水稻、黃豆、小麥。養殖業以豬、牛、羊、家禽為主。經濟作物有花生、芝麻、蠶繭、茶葉等,名貴中藥材有天麻、黃連,土特產為春筍。
榮譽排行:
2023年8月,農業農村部、財政部發布首批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名單,新林鎮(桃)榜上有名。
2019年12月,新林鎮入選2019年四川省衛生鄉鎮(街道)名單。
歷史沿革:
清乾隆年間,新林鎮境域名永安場。
民國十八年(1929年),設永安鄉。
1951年7月,分為聯合、永勝2鄉。
1956年7月,析聯合鄉置解放彝族自治鄉,聯合鄉更名新林鄉。
1957年1月,永勝鄉并入新林鄉。
1958年6月,撤解放彝族自治鄉,與新林鄉合并為聯合鄉。
1958年10月,鄉改公社。
1966年4月,更名新林公社。
1984年3月,公社改鄉。
1992年12月,鄉改鎮。
2020年5月18日,撤銷白楊鄉,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