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太平鎮 | 隸屬:會理市 |
區劃代碼:513402104 | 代碼前6位:513402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川W |
長途區號:0834 | 郵政編碼:615100 |
轄區面積:約250.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21萬人 |
人口密度:約48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太平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因趕集地遷移至現在太平街時,希望趕集人來往平安,故得名。…[詳細] |
樟木村 | ~201 | 村莊 | 因該處在很早以前有一棵樟木樹,故得名。1958年成立大村公社,同時成立樟木村。1994年撤鄉并入太平鎮管理設立樟木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尖山村 | ~202 | 村莊 | 因此地后面的山形狀很尖,故得名。解放后,成立沙坪鄉人民政府管理,同時成立尖山大隊。1989年改為油房鄉人民政府,劃歸油坊鄉人民政府管轄,改尖山村村民委…[詳細] |
大河村 | ~203 | 村莊 | 因有流向會東的一條大河,故得名。解放后,成立木廠鄉人民政府管理,同時成立木廠1大隊。1989年改為木廠鄉人民政府,改為大河村村民委員會。1994年改撤…[詳細] |
大村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由于居住人口多,人口居住范圍較大,故名。…[詳細] |
滴水巖村 | ~204 | 村莊 | 因山巖上有小股泉水往下滴,終年不斷,故得名。…[詳細] |
羊喂水村 | ~205 | 村莊 | 因山上有一水塘,牧人常趕羊到此飲水,故得名。…[詳細] |
馬宗村 | ~206 | 村莊 | 因境內有馬鬃嶺,鬃簡寫為宗,故名。2020年村級建制調整,將香杉村和倉魚河村合并為馬宗村。…[詳細] |
地名由來:
太平鎮因鎮人民政府駐地位于歷史集市太平場街而得名。
基本介紹:
太平鎮位于會理縣東北部,距縣城36公里,駐地太平村2組,年平均氣溫14℃,年降雨量1200毫米,無霜期230天,面積250.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萬畝。民國時期為平吉鄉,1952年建太平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設油房、大村兩鄉,1994年將大村鄉、油房鄉及木廠鄉的老廠、大河兩個村劃出合并建太平鎮,2018年馬宗鄉并入太平鎮。現轄太平、沙坪、雙馬、大村、樟木、尖山、小村、老廠、大河、山包、香杉、滴水巖、倉魚河、羊喂水14個行政村,共有100個村民小組,總戶數6100戶,總人口17937人。 太平鎮地理資源優勢獨特,生態環境優美,山清水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鄉鎮,有漢、彝、傣、傈僳、回、
文化旅游:
黃正牲墓位于會理市太平鎮滴水巖村4組。年代為清宣統三年(1911),類別為古墓葬。為會理市一般不可移動文物。
彭家龍塘標語群位于會理市太平鎮滴水巖村5組,年代為1950年。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標語所在崖東四周向外各延伸1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向外各延伸5米為建設控制地帶。
霍維銀夫婦墓位于會理市太平鎮滴水巖村5組。年代為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類別為古墓葬。為會理市一般不可移動文物。
普金明墓位于會理市太平鎮滴水巖村4組。年代為1916年,類別為其他。為會理市一般不可移動文物。
歷史沿革:
民國,屬東區平吉鄉。
1952年,設太平鄉。
1958年,鄉改公社。
1983年,分為油房、大村2鄉。
1994年,大村、油房2鄉及木廠鄉老廠、大河2村合并為太平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