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巡司鎮 | 隸屬:筠連縣 |
區劃代碼:511527102 | 代碼前6位:511527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川Q |
長途區號:0831 | 郵政編碼:645250 |
轄區面積:約87.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5.84萬人 |
人口密度:約66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3個社區、22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光明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此轄區內建有規模宏大的光明寺廟,名冠于川南地區,故名。…[詳細] |
七星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此地地勢平坦,平壩中有七土山,登高俯臨,如七星羅布,故名七星壩,故名。…[詳細] |
銀星村 | ~201 | 村莊 | 明清時期,此地為一大片原始森林,大躍進時,伐木煉鋼鐵,劃分為八十一個生產隊,如同銀色星星拱衛其間,故名。…[詳細] |
巡司村 | ~202 | 鎮中心區 | 秦漢時期,此轄區內曾設有巡檢司,故名。1953年為巡司公社巡司大隊,1984年設立巡司村,1992年撤區并鎮時,巡司鄉與禮義鄉合并為巡司鎮,屬巡司鎮轄…[詳細] |
四方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此地多礦石且呈四方形石碑。原為巡司公社四方大隊,1984年公社原改鄉時為巡司鄉轄村,1992年撤區并鎮時,巡司鄉與禮義鄉合并為巡司鎮,屬巡司鎮轄村,沿…[詳細] |
德面村 | ~207 | 鎮鄉結合區 | 據說該地境內沿河兩岸上有許多善德的人士開設面坊,以手工做面,低價銷售到川滇而出名。…[詳細] |
紅星村 | ~209 | 鎮鄉結合區 | 紅色五角星,象征光明。1984年設立紅星村,1992年撤區并鎮時,巡司鄉與禮義鄉合并為巡司鎮,屬巡司鎮轄村,2019年村建制調整,紅星村和西牛村合并為…[詳細] |
梧桐村 | ~211 | 村莊 | 此地境內有五通廟,小地名五通口,“五通”諧音“梧桐”。…[詳細] |
溫泉村 | ~212 | 村莊 | 此地有一眼溫泉而取名。2019年區劃調整,原鹽井村、黃荊村合并為溫泉村。…[詳細] |
蘆豐村 | ~214 | 村莊 | 因境內生長有一大片蘆葦叢,故名蘆豐。1982年設立蘆豐村,沿用至今。…[詳細] |
新街社區 | ~215 | 村莊 | 此地新建了許多房屋,周邊群眾自發形成了一條趕集的街道叫新街,故名。…[詳細] |
慶高村 | ~217 | 村莊 | 此地位于全公社最高點頂點而得名。原為禮義公社慶高大隊,1984年公社原改鄉時為禮義鄉轄村,1992年撤區并鎮時,巡司鄉與禮義鄉合并為巡司鎮,屬巡司鎮轄…[詳細] |
荷花村 | ~218 | 村莊 | 原村大隊辦公室旁邊因種植有大面積荷花。1984年設立荷花村并歸其管轄。1992年撤區并鎮時,巡司鄉與禮義鄉合并為巡司鎮,屬巡司鎮轄村,2019年區劃調…[詳細] |
道溪村 | ~219 | 鎮鄉結合區 | 此村境內有十八道溪溝,故名。原為禮義公社道溪大隊,1984年巡司公社改為巡司鄉,1992年撤鄉并鎮為巡司鎮黃坪村,2019年區劃調整道溪村、小河村、黃…[詳細] |
沙林村 | ~222 | 村莊 | 沙林塝位于此村境內,村名遂借取小地名為名。…[詳細] |
共和村 | ~224 | 村莊 | 此地名寓意居民們共同富裕、平安祥和,故名。…[詳細] |
解放村 | ~225 | 村莊 | 此地群眾已得解放,過上了幸福生活。"""解放前因閆家出三品狀元稱并有三個山包呈品字型稱為山品坡,1949年取名解放大隊,1982年更為解放村,92年撤…[詳細] |
民主村 | ~226 | 村莊 | 希望人民當家做主。1982年設立民主村,1992年撤區并鄉,定名為武德鄉民主村,2019年12月行政區劃調整,武德鄉與巡司鎮合并,取名巡司鎮民主村,沿…[詳細] |
童家村 | ~229 | 村莊 | 此地居民多以童姓為主,曾栽有大量的桐子樹,“童”諧音“桐”,故名。…[詳細] |
關津村 | ~230 | 村莊 | 明清時期,此地屬巡檢司水陸交通必經的關口和渡口,故名。…[詳細] |
小寨村 | ~231 | 村莊 | 因境內有小寨壩,此地常年有匪患,故筑寨以自保而得名。…[詳細] |
水潦村 | ~232 | 村莊 | 水潦山位于該村境內,村名遂借取山名為名。…[詳細] |
小樂瓦村 | ~233 | 鄉中心區 | 相傳明末時期張獻忠在攻打四川筠連時漏打了該地,民眾稱該處為“打落瓦”(意思是漏了的意思),后稱“大樂瓦”,此地位于大樂瓦腳下,群眾稱之為小樂瓦,故名。…[詳細] |
石泉村 | ~234 | 村莊 | 此地地處山坡且有山泉水常年不斷,取清泉從石上流過之意。…[詳細] |
大樂瓦村 | ~237 | 鎮鄉結合區 | 明末時期,傳說張獻忠攻打四川筠連時漏打了此地,民眾稱此處為“打落瓦”,后取諧音“大樂瓦”為名。…[詳細] |
地名由來:
巡司鎮有因明代設“三岔巡檢司”故名。
基本介紹:
巡司鎮距萬里長江第一城宜賓90公里,是金筠鐵路終點站所在地,筠連煤田的中心,幅員面積87.6平方公里,轄22個村151個村民小組3個居民委員會,42個黨支部2個黨總支784名黨員,總人口48000多人。1995年經省委、省府批準為第二批省級工礦、旅游小城鎮建設試點鎮,1999年省人大同意決定巡司作為筠連市“啞鈴”結構的一翼。1998年被譽為省級文化先進鎮,近年來多項工作名列前矛,先后被評為市級綜合治理模范鎮、村民自治示范鎮、發展鄉鎮企業先進單位等,被評為縣級基層組織先進單位等等。
鎮內石灰石、煤、鐵等資源很豐富,人文自然景觀優美,鎮南有“八益”玉壺生態觀光茶業有限公司和光明寺、石龍寺
榮譽排行:
2023年3月,農業農村部推介巡司鎮為2022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產值超十億元鎮(茶葉)。
2023年3月,巡司鎮被認定為第十二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茶)。
2022年1月,巡司鎮被評定為2021年度四川省鄉村振興先進鄉鎮。
文化旅游:
巡司天河溫泉坐落在“中國奇泉之鄉”的宜賓市筠連縣巡司鎮巡司河畔,是由筠連縣天河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投資興建,以溫泉養生為核心,集餐飲住宿、商務會議、康體保健、休閑娛樂于一體的溫泉旅游勝地。巡司天
歷史沿革:
清代時期,屬祿南鄉,治巡司場。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縣二區。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裁區,改巡司鄉。
1949年,屬二區,設巡司鄉。
1958年,鄉改公社。
1984年,公社改鄉。
1992年10月,巡司、禮義2鄉合并為巡司鎮。
2019年8月,撤銷武德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巡司鎮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