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靖民鎮 | 隸屬:經濟開發區 |
區劃代碼:511071103 | 代碼前6位:511071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川K |
長途區號:0832 | 郵政編碼:641000 |
轄區面積:約24.59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4萬人 |
人口密度:約97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6個社區、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壽溪橋社區 | ~001 | 鎮鄉結合區 | 此地有條壽溪河,河上有一座橋,名壽溪橋。社區以橋為名![詳細] |
涼風社區 | ~002 | 鎮鄉結合區 | 涼風坳在社區境內,社區以涼風命名,故名。…[詳細] |
園田社區 | ~004 | 鎮中心區 | 因1959年內江縣委組織干部在此搞園田化試驗,故名![詳細] |
沱江社區 | ~005 | 村莊 | 此社區瀕臨沱江,故名。解放前屬史家鄉17、18保。1951年為四合鄉17、18村,1955年建沱江、花園初級社。1958年系順江公社四合管區沱江菜場,…[詳細] |
雙雁社區 | ~006 | 鎮鄉結合區 | 因內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形成雙雁小區。在此基礎上成立了社區,為了與雙堰社區區分,命名雙雁社區,故名![詳細] |
青岡社區 | ~006 | 鎮中心區 | 境內有一片青岡樹,故名。根椐內市區府函[2020]126號文件成立至今。…[詳細] |
三山村 | ~201 | 村莊 | 此地有三座大山,故名。解放前系史家鄉12、13保的一部分。1951年為三堆鄉12、13村,1955年成立水井、共和、三山、互立合作農業初級社。1958…[詳細] |
石馬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舊時此地有一石馬,位于該村境內,故名。1950年成立農會時為石馬村,1958年公社化時稱1大隊,1982年地名普查時復名石馬大隊,1984年改大隊為村…[詳細] |
石壩村 | ~203 | 村莊 | 嚴家石壩位于該村境內,村名遂借取石壩為名![詳細] |
長安村 | ~210 | 村莊 | 指因境內土地廟刻有“永遠平安”而得名,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解放前在青杠坳建靖民場,而得名。靖國安民之意。此名寄托了當地群眾希望擁有美好生活,安居樂業的愿望.。
基本介紹:
靖民鎮位于四川省內江市中區西南部,距內江市城區僅9.5公里,海拔高度:330米。地理位置是一個交通便利且有著豐富資源的城郊農業鎮。全鎮有12個行政村,一個社區,133個村民小組,總戶數6050戶、總人口21952人,其中農業人口20385人。1996年被市委、市政府批準為重點小城鎮建設試點鎮。1998年工農業生產總值0.9億元(其中工業0.37億元,農業0.53億元):擁有各類衛生機構14個,其中鎮衛生院1所,鎮內有初級中學1所,小學8所,教職工117人,在校生2850人。
-
經濟狀況
農業
地處淺丘,平均海拔高度329.4米,年平均氣溫21℃,降雨年均約1000毫米,幅員面積2
榮譽排行:
2021年1月,靖民鎮入選2020年四川省衛生鄉鎮(街道)名單。
歷史沿革:
1934年,內江縣分區設署時,靖民場改為靖民鄉,隸屬四區(區署駐茂市鎮)。
1947年,靖民鄉隸屬三區(區署駐仁茂鎮)。
1951年3月,靖民鄉劃為靖永、靖和、靖平3個鄉,均隸屬十一區(區公所駐張家鄉)。
1953年“民主建政”時,并靖永、靖和、靖平為靖民、靖聯鄉,仍隸屬十一區。
1955年底合區并鄉時,靖民、靖聯鄉合并為靖民鄉,隸屬史家區。
1958年秋,史家區9鄉1鎮合并建立順江人民公社,原鄉改為管區,
區劃:四川省·內江市·經濟開發區·靖民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