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舞雩鎮 | 隸屬:犍為縣 |
區劃代碼:511123112 | 代碼前6位:511123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川L |
聯系電話:0833-4014014 | 郵政編碼:614400 |
轄區面積:約87.8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31萬人 |
人口密度:約263人/平方公里 | |
辦公地址:犍為縣舞雩鎮舞雩場街118號 | |
下轄地區:3個社區、13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舞雩場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社區居民委員會駐地舞雩場,社區遂借取場名為名,明末建場,以“風呼舞雩詠西歸”詩句命名。…[詳細] |
觀音寺社區 | ~002 | 特殊區域 | 境內有觀音寺,社區遂借取寺名為名。1962年成立觀音寺街道小組至2008年7月,2008年8月成立觀音寺社區居民委員會,屬岷東鄉。2019年行政區劃調…[詳細] |
伏龍場社區 | ~003 | 村莊 | 伏龍場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大灣村 | ~201 | 村莊 | 村委會駐地大灣寺,村名遂借取寺廟名為名。…[詳細] |
沙嘴村 | ~201 | 村莊 | 沙嘴咡位于該村境內,村名遂借取沙嘴為名。…[詳細] |
平安村 | ~202 | 鄉中心區 | 取平安祥和之意,故名。1958年建村時名大橋大隊,屬石溪公社。1962年屬岷東公社,仍名大橋大隊。1984年屬岷東鄉平安村村民委員會。2019年行政區…[詳細] |
葫蘆村 | ~203 | 鄉中心區 | 葫蘆壩位于該村境內,村名遂借取壩名為名。…[詳細] |
雙橋村 | ~204 | 鄉中心區 | 因境內有新橋、沂恩橋兩座橋,故名。1949年屬舞雩鄉,名雙橋村。1958年人民公社時更名一大隊,屬舞雩公社。1984年更名為舞雩鄉雙橋村村民委員會。2…[詳細] |
玉泉村 | ~205 | 村莊 | 境內有一座寺廟叫玉泉寺,村名遂借取寺名為名。…[詳細] |
康樂村 | ~206 | 村莊 | 沿用康樂高級社之名,康樂,意為健康、平安快樂之意,故名。…[詳細] |
熊馬村 | ~207 | 村莊 | 因境內有熊家橋、馬鞍山各取首字,故而得名,故名。…[詳細] |
銀橋村 | ~208 | 村莊 | 銀子橋位于該村境內,村名遂借取橋名為名。…[詳細] |
金光村 | ~209 | 村莊 | 沿用金光農業社之名,金光,意為從四面八方放射出金光閃閃的光線,故名。…[詳細] |
高龍村 | ~210 | 村莊 | 境內有高石梯,龍慶巖各取首字,故名。1949年隸屬高河鄉,得名高龍村。1958年劃歸舞雩人民公社更名為八大隊,隸屬舞雩公社。1984年8月更名為舞雩鄉…[詳細] |
葵花村 | ~211 | 鄉中心區 | 以葵花向陽開之意,故名。民國時為伏龍鄉六保,建政時更名為七陽村,屬伏龍鄉。1958年公社化時更名為葵花大隊,屬伏龍公社。1984年恢復伏龍鄉,更名為葵…[詳細] |
石馬村 | ~212 | 村莊 | 村委會駐地石馬壩,村名遂借取壩名為名。1949年名石馬村,屬岷東鄉管轄。1958年更名為犍為縣國營第四蔬菜農場,劃歸石溪公社管轄。1984年更名為石馬…[詳細] |
地名由來:
明代末,建場,因此地風景秀麗,土地肥沃,但水源奇缺,常遭干旱,為祈求甘雨,以“風呼舞雩詠而歸”而定名舞雩場。
基本介紹:
舞雩鎮位于犍為縣東北、岷江河畔,面積87.848平方公里,現轄13個村2個社區、111個村(居)民小組,人口3.9萬,黨員1080名。
明代末建場,因此地風景秀麗,土地肥沃,但水源奇缺,常遭干旱,為祈求甘雨,以“風乎舞雩詠而歸”而定名舞雩場。民國時為舞雩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土改時分置為舞雩鄉、高河鄉。1956年2月,高河鄉并入舞雩鄉。1958年9月并入定文人民公社。1959年7月分出建舞雩公社。1984年復為舞雩鄉。2019年12月,原舞雩鄉、岷東鄉、伏龍鄉、下渡鄉、石溪鎮等5個鄉鎮的27個村(社區)合并成舞雩鎮。
全鎮地形以淺丘為主,堅持產業強鎮、農旅融合的發展思路,全力培育
榮譽排行:
2013年2月,2012年度四川省省級生態鄉鎮名單公布,舞雩鎮榜上有名。
舞雩鎮聯系電話:0833-4014014
歷史沿革:
民國時,為舞雩鄉。
解放后,土改時分置為舞雩鄉、高河鄉。
1956年2月,高河鄉并入舞雩鄉。
1958年9月并入定文人民公社。
1959年7月,分出建舞雩公社。
1984年,復為舞雩鄉。
2019年12月1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決定:撤銷岷東鄉、舞雩鄉和伏龍鄉,設立舞雩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