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上戶溝哈薩克族鄉 | 隸屬:阜康市 |
區劃代碼:652302201 | 代碼前6位:652302 |
行政區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新B |
長途區號:0994 | 郵政編碼:831100 |
轄區面積:約3780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59萬人 |
人口密度:約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西溝村 | ~200 | 村莊 | 因本村位于自然實體“西溝”西岸,故名。西溝村1980年成立分為西溝三隊、加皮山等兩個生產隊,當時西溝三隊(西溝村)歸上戶溝管轄;加皮山為西溝煤礦副業隊…[詳細] |
底溝中心村 | ~201 | 村莊 | 因境內溝得名。原屬上戶溝公社,1979年改屬滋泥泉子公社,稱東風大隊,1983年更名為底溝大隊。1994年重新劃歸上戶溝鄉,1999年建立底溝村、上溝…[詳細] |
黃山村 | ~202 | 村莊 | 黃山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白楊河中心村 | ~203 | 村莊 | 原村為阿合霍勒村,漢語為白楊河,后由當地的牧民翻譯為“白楊河”,故名。…[詳細] |
東灣中心村 | ~204 | 鄉中心區 | 因此地是阜滋公路灣轉區域阜康市東部,命名為“東灣”。…[詳細] |
小泉中心村 | ~205 | 村莊 | 小泉中心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阿克木那拉中心村 | ~206 | 村莊 | 阿克木那拉,哈薩克語,意為烽火臺,因此地有唐代烽火臺一柱,故名。…[詳細] |
幸福路村 | ~207 | 村莊 | 幸福路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以溝得名。因山溝上游多有人家居住,而得名上戶,即為溝壑上游的住戶。
基本介紹:
上戶溝哈薩克族鄉位于天山北坡,準噶爾盆地南緣,北與阿勒泰地區富蘊縣接壤,南至天山博格達峰,與烏魯木齊縣、吐魯番地區托克遜縣比鄰,西與九運街鎮、三工河鄉相連,東與吉木薩爾縣相接。烏準鐵路、G7國道、吐-烏-大高速路、五-大高速路、G216線、S303線、阜滋公路等重要的交通要線橫貫全境。行政區域面積3780平方公里,約占全市行政區域面積的1/3以上,鄉域地理坐標為東經87.46--88.44,北緯43.45--45.30,東西相距54公里,南北綿長180公里。
全鄉下轄行政村8個、片區14個,以哈薩克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占總鄉村人口的60%以上。其中自治區級貧困村1個(黃山村),于2015年退
文化旅游:
土墩子烽火臺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上戶溝哈薩克族鄉東灣村東北、農六師土墩子農場北1.5千米。四周皆為農田,南0.24千米為阜滋公路,東50米為田間小路,北0.3千米為一座居
歷史沿革:
解放前屬游牧鄉鎮,解放初建政為四區五鄉。
1953年劃為底五區。
1958年公社化時與三區(滋泥泉)合并成天山公社,上戶溝為公社牧場。
1965年另立白楊河公社。
1972年更名為上戶溝公社。
1980年更名為上戶溝哈薩克族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