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待補鎮 | 隸屬:會澤縣 |
區劃代碼:530326108 | 代碼前6位:530326 |
行政區域:云南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云D |
長途區號:0874 | 郵政編碼:654200 |
轄區面積:約359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19萬人 |
人口密度:約8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待補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駐地待補,“待補”彝語,“待”為山,“補”為廟,即山廟之意,駐地廟山腳。…[詳細] |
安祥村 | ~202 | 村莊 | 安祥即平安、吉祥之意,故名。1970年成立安祥大隊,屬待補公社轄。1984年撤安祥大隊設立安祥鄉,屬待補區轄。1987年8月1日撤安祥鄉設立安祥辦事處…[詳細] |
新發村 | ~203 | 村莊 | 1951年設箐口鄉,屬待補區(六區)轄。1970年成立箐口大隊,屬待補公社轄。1984年人民公社體制取消,恢復區鄉制,撤箐口大隊設立新發鄉,屬待補區轄…[詳細] |
鷓雞村 | ~204 | 村莊 | 彝語“鷓雞”,“鷓”為出,“雞”為銅,即出銅之地,故名。…[詳細] |
哨牌村 | ~205 | 村莊 | 清代,此地設過哨卡,故名。1973年成立哨牌大隊,屬待補公社轄。1984年撤哨牌大隊設立哨牌鄉,屬待補區轄。1987年8月1日撤哨牌鄉設立哨牌辦事處,…[詳細] |
戛里村 | ~206 | 村莊 | 彝語“戛理”即上邊種南瓜的村,后演變為戛里,故名。…[詳細] |
大壩村 | ~207 | 村莊 | 該地處于山與山之間的狹小河谷平原,當地稱為壩子,意為即村居較寬的河谷平原處,故名。…[詳細] |
野馬村 | ~208 | 村莊 | 清代為待補巡檢司牧放群馬之地,故名。1951年設野馬鄉,屬待補區(六區)轄。1965年為會澤縣轄待補區野馬公社。1970年為野馬大隊,屬待補公社轄。1…[詳細] |
湯德村 | ~209 | 村莊 | 彝語“湯德”即松樹坪子,故名。據《東川府志》記載:清雍正時期湯多村一名已開始使用。1951年設立湯德鄉,屬待補區(四區)轄。1970年成立湯德大隊,屬…[詳細] |
箐門村 | ~210 | 村莊 | 1970年成立箐門大隊,屬待補公社轄。1984年撤箐門大隊設立箐門鄉,屬待補區轄。1987年8月1日撤箐門鄉設立箐門辦事處,屬待補鎮轄。2000年6月…[詳細] |
歹咩村 | ~211 | 村莊 | 彝語“歹”為山,“咩”為鋪兵,故名。1970年成立歹咩大隊,屬待補公社轄。1984年撤歹咩大隊設立歹咩鄉,屬待補區轄。1987年8月1日撤待補區成立待…[詳細] |
倉房村 | ~212 | 村莊 | 1973年設立倉房大隊,屬大井公社轄。1984年撤倉房大隊設立沈家村鄉,屬大井區轄。1987年8月1日撤沈家村鄉設立倉房村公所,屬大井鄉轄。2000年…[詳細] |
金牛村 | ~213 | 村莊 | 村委會原駐地為金牛(因山形如牛,清代采銅礦,銅為黃色故名金牛),故名。…[詳細] |
咩則村 | ~214 | 村莊 | 彝語地名。意為放羊的草地,故名。1951年設咩則鄉,屬待補區(六區)轄。1970年成立咩則大隊,屬待補公社轄。1984年撤咩則大隊設立咩則鄉,屬待補區…[詳細] |
糯租村 | ~215 | 村莊 | 彝語“糯租”即種大麥的地方,故名。1951年設立糯粗鄉,屬待補(六區)轄。1954年糯粗鄉屬待補(十二區)轄。1955年糯粗鄉屬待補(八區)轄。196…[詳細] |
地名由來:
待補鎮因彝語音譯而得名。
基本介紹:
待補鎮2005年末轄15個村委會210個村民小組292個自然村11314戶45746人,其中:男25217人,女20529人,非農業人口813戶,人口出生率11.8‰,死亡率4.7‰,人口自然增長率7.1‰,人口密度127人/km2。國土面積359km2,境內最高海拔4017米,最底海拔2277米,鎮政府駐地待補村委會,海拔2315米,距會澤縣城約50公里,總耕地面積33945畝,均為旱地。全年播種面積110595畝,其中:糧食作物面積51660畝,總產1253.1萬公斤;經濟作物面積990畝。
鄉鎮企業307個,從業人員1478人,總收入4562萬元,總產值3278萬元,利潤305萬元,稅
榮譽排行:
2023年3月,農業農村部推介待補鎮為2022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產值超十億元鎮(草莓)。
2022年12月,云南省農業農村廳評定待補鎮為2022年云南省綠美鄉鎮。
2019年9月,農業農村部認定待補鎮為第九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夏季草莓)。
2015年2月,中央文明委決定授予待補鎮第四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2014年7月,待補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歷史沿革:
清雍正五年(1727年),設待補巡檢司。
同治十三年(1874年),鷓雞設卡。
民國年間,設鷓雞鎮和待補鄉。
1958年,屬東川市待補區。
1984年,改為待補區。
1987年,改待補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