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文瀾街道 | 隸屬:蒙自市 |
區劃代碼:532503001 | 代碼前6位:532503 |
行政區域:云南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云G |
長途區號:0873 | 郵政編碼:661100 |
轄區面積:約231.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6.66萬人 |
人口密度:約72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4個社區、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天馬社區 | ~001 | 主城區 | 以駐地天馬雕塑得名,寓意騰飛。天馬社區居民委員會于2002年10月26日成立,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銀河社區 | ~002 | 主城區 | 以駐地銀河路命名。銀河社區居民委員會成立于2002年10月26日,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鴻雁社區 | ~003 | 主城區 | 因郵政局在該轄區,寓意鴻雁傳書,故名。鴻雁社區居民委員會前身為人民東路居民委員會(1994年5月成立),2002年,蒙自縣政府統一規劃部署,按照區域劃…[詳細] |
玉皇閣社區 | ~004 | 主城區 | 以駐地玉皇閣得名。1978年該片區分為5個居民委員會,分別為:人民東路居民委員會、桂林街居民委員會、武廟街居民委員會、回春街居民委員會、普照街居民委員…[詳細] |
月牙塘社區 | ~005 | 主城區 | 以駐地月牙塘街取名。1977年屬于人民西路居民委員會;1989年合并為保安街社區居民委員會;2002年成立月牙塘社區居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永安社區 | ~006 | 城鄉結合區 | 取“永遠平安”之意,故名。永安社區居民委員會于2002年10月成立,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雙河社區 | ~007 | 主城區 | 以紅河大道、銀河路的兩河取名。雙河社區居民委員會于2002年10月26日成立,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紅竺園社區 | ~008 | 主城區 | 因駐地在紅竺園小區,故名。紅竺園社區居民委員會于2002年10月26日成立,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綠茵社區 | ~009 | 主城區 | 因州行政中心周圍植物較多,呈一片綠茵草地景象,故名。…[詳細] |
群樂社區 | ~010 | 主城區 | 取“群眾安居樂業”之意,故名。群樂社區居民委員會于2002年正式成立,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南湖社區 | ~011 | 主城區 | 以駐地南湖取名。南湖社區居民委員會成立于2002年10月,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迎暉社區 | ~020 | 城鄉結合區 | 寓意為迎接朝暉,故名。2019年4月20日成立文瀾街道迎暉社區居委會,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起龍社區 | ~201 | 主城區 | 因居委會原駐起龍街,故得名。2001年4月16日成立文瀾鎮龍居民委員會;2019年改為文瀾街道起龍社區居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三義社區 | ~202 | 城鄉結合區 | 因地處三義街,故名。2001年4月成立文瀾鎮三義居民委員會;2019年12月改為文瀾街道三義社區居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東村村 | ~203 | 城鄉結合區 | 民國時期為仁壽鄉;解放后建政為新東鄉;1952年至1953年劃歸新民公社管轄;1954年為東方紅蔬菜生產合作社;1955年成立高級社;1958年為東村…[詳細] |
多法勒村 | ~204 | 城鄉結合區 | 1950年為蒙中區;1951年為蒙自第五區多法勒鄉;1958年為新民公社多法勒大隊;1962年為新民區多法勒大隊;1966年為紅衛公社多法勒大隊;19…[詳細] |
余家寨村 | ~205 | 城鄉結合區 | 1950年后為蒙自一區余家寨鄉;1961年為新民公社余家寨大隊;1962年為新民區余家寨大隊;1963年為多法勒區余家寨公社;1966年為紅衛公社余家…[詳細] |
落龍莊村 | ~207 | 城鄉結合區 | 1950年為蒙中區;1951年為蒙自第五區落龍莊鄉;1958年為新民公社落龍莊大隊;1962年為新民區落龍莊大隊;1963年為多法勒區落龍莊公社;19…[詳細] |
地名由來:
以文瀾書院命名,取文化發達之意。
基本介紹:
2005年轄16個村委會,11個社區居委會,79個自然村。總戶數41327戶,總人口126085人,其中:男61565人,女64520人;農業人口69607人,非農業人口56478人。人口出生率10.5‰,死亡率4‰,自然增長率6.4‰,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35人。居住有漢、彝、壯、苗、回等14個民族,其中漢、彝、壯三種民族居多,占總人口的90%。耕地面積87622畝,其中:水田29516畝,旱地37553畝,水澆地20553畝,農民人均占有耕地1.26畝。糧食作物以種植稻谷、蠶豆、小麥為主,播種面積165834畝,總產量2902萬公斤,農民人均有糧316公斤。經濟作物以種植烤煙、水果、蔬菜為
榮譽排行:
2022年10月,2022年淘寶鎮名單發布,文瀾街道上榜。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2021年淘寶鎮名單,文瀾街道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寶鎮,文瀾街道榜上有名。
歷史沿革:
元明時,稱鹿苑鄉。
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改稱鹿苑里。
民國元年(1912年),改稱中區。
民國二年(1913年),改稱第一區。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分為文瀾(城內)、觀瀾(城外)2鎮。
1950年,并為城關鎮。
1962年,分為城關鎮(管居民)和城關公社(管農民),后又合并為城關鎮。
1987年12月,改稱文瀾鎮。
2003年8月,文瀾鎮、紅寨鄉、十里鋪鄉、多法勒鄉4鄉鎮撤并為文瀾鎮。
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