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龍門鄉 | 隸屬:永平縣 |
區劃代碼:532928201 | 代碼前6位:532928 |
行政區域:云南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云L |
長途區號:0872 | 郵政編碼:672600 |
轄區面積:約297.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02萬人 |
人口密度:約3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7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官上村 | ~201 | 鄉中心區 | 該地名來源于民國時期的官宦之家墓葬順序。民國時期村中有劉某在職當官,其死后按風俗應葬在父母之下(前方),最后論其官職比父親更高,葬于父母之上方,故名“…[詳細] |
石家村 | ~202 | 村莊 | 境內有一座石橋,故命名石橋村,后因居住了10戶人家,更名為“十家村”,后居住戶數增多,又更名為同音的“石家村”。本村民委員會駐自然村石家,而得名石家村…[詳細] |
龍門村 | ~203 | 村莊 | 村境內有大小三個龍潭箐,傳說是龍的棲息地,還有鯉魚跳龍門的地貌特征,村委會位于村內,而得名龍門村民委員會。…[詳細] |
光映村 | ~204 | 村莊 | 1981年設光映大隊,1984年設光映鄉,1987年改設龍門鄉光映村公所,2000年8月實行村改委,設龍門鄉光映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大龍午村 | ~205 | 村莊 | 建村時因少數民族“羅午族”較多,而得名大羅午村,后改為大龍午村。…[詳細] |
大坪坦村 | ~206 | 村莊 | 本村所處山頂有一數千畝平坦的地塊,而得名大坪坦。…[詳細] |
李子樹村 | ~207 | 村莊 | 因本村種有好多李子樹,故取名李子樹。民國二十九年,本村屬靈化鄉第三保,解放初屬歸一區管轄,1952年劃為第一區公所李子樹鄉,1958年設人民公社屬銀江…[詳細] |
地名由來:
龍門鄉因境內有龍潭箐而得名。
基本介紹:
【地理位置】永平縣龍門鄉位于永平縣北部,鄉人民政府駐地官上村委會距縣城10公里。因境內有一著名的龍潭箐而得“龍門”之稱。轄區東與本縣北斗鄉接壤,西南與博南鎮為鄰,北與云龍縣山水相連,老滇緬公路穿鄉而過,國土面積297.4平方公里。全境地形呈長方形,北高南低,山多壩少,平均海拔2230米,其中,最高海拔龍門村老基地2786米,最低海拔石家村燕子河1674米,境內有豐富的煤炭、銅礦等礦藏資源。【民族人口】永平縣龍門鄉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典型山區鄉,全鄉轄7個村民委員會107個村民小組。2005年末,全鄉總戶數3226戶,其中,農業戶數2739戶,總人口12065人,其中男性6459人,女性5606人
文化旅游:
馬料田玉皇閣電站位于永平縣龍門鄉光映村大山山腳,坐北朝南,始建于1964年,為駐永平部隊所有,后劃為縣所有,于1988年劃歸私人所有,機房屬磚墻石棉瓦屋面,共兩臺機組,均為水輪發電機。占地面
龍潭箐龍王廟位于龍門鄉龍門村民委員會龍潭箐,始建于清代,大殿坐西向東,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文革時被毀,1991年重建大殿,財神殿。大殿共5間,抬梁式磚木結構,重檐歇山頂,琉璃瓦屋面。大殿
歷史沿革:
民國時,稱靈化鄉。
1958年10月,成立大公社,設龍門、雙河2管理區,屬銀江聯社。
1961年,劃分為龍門、李子樹、雙河3公社,直屬縣管。
1963年初,成立龍門區。
1988年,由龍門區改為龍門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