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建塘鎮 | 隸屬:香格里拉市 |
區劃代碼:533421101 | 代碼前6位:533421 |
行政區域:云南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云R |
長途區號:0674400 | 郵政編碼:674400 |
轄區面積:約1611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9.52萬人 |
人口密度:約5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5個社區、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建塘社區 | ~001 | 主城區 | 藏語地名。建塘又名旦當、大旦當、且當、節達木、加塘、建塘等,意為“勝利的壩子”和“大壩子”兩種含義。…[詳細] |
金龍社區 | ~002 | 城鄉結合區 | 藏語地名。原為“加浪”的音譯,意為大路;金龍社區居委會是是國家根據現行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設立的居民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詳細] |
北門社區 | ~003 | 城鄉結合區 | 地處獨克宗古城北邊而得名;北門。1950年為北門街,1996年為北門街辦事處,2002年更改為北門社區,沿用至今。…[詳細] |
倉房社區 | ~004 | 城鄉結合區 | 原為當地駐兵倉庫所在地;倉房,故名。1950年為倉房街,1996年為倉房街道辦事處,2003年更改為倉房社區。…[詳細] |
北郊社區 | ~005 | 城鄉結合區 | 因位于市區北邊而得名;北郊。1996年為北郊街道辦事處,2002年更改為北郊社區,沿用至今。…[詳細] |
紅坡村 | ~201 | 村莊 | 因處紅色的山坡旁而得名。1950年為生產隊,1984年改為鄉,1988年鄉改行政村,2001年進行村級體制改革,改行政村為村民委員會。即紅坡村民委員會…[詳細] |
吉迪村 | ~202 | 村莊 | 藏語地名,吉為“興旺”,迪為“平安”,“吉迪”寓意興旺平安之地。…[詳細] |
解放村 | ~203 | 村莊 | 為紀念人民得解放而取名。1950年為生產隊,1984年改為鄉,1988年鄉改行政村,2001年進行村級體制改革,改行政村為村民委員會。即解放村民委員會…[詳細] |
尼史村 | ~204 | 村莊 | 藏語地名,尼為“太陽”,史為“出來”,“尼史”即為“太陽出來了”;1958年民主改革時命名,寓意:藏族農奴翻身解放迎來光明。…[詳細] |
諾西村 | ~205 | 村莊 | 藏語地名。“諾西”意為“天亮了”,以示藏族農奴翻身解放重見光明。…[詳細] |
地名由來:
建塘鎮藏名“建塘”意為“勝利壩或大壩子”。
基本介紹:
建塘鎮是云南香格里拉縣治地,海拔3300米,四周群山環繞,中間地勢平坦,是茶馬古道及今滇藏公路的必經重鎮。
建塘鎮是云南香格里拉縣治地,海拔3300米,四周群山環繞, 建塘鎮
中間地勢平坦,是茶馬古道及今滇藏公路的必經重鎮。分為古城獨克宗(中心鎮)和新城兩部分。建塘鎮沿革 1996年設立、由原中心鎮和大中甸鄉合并而成。1957年設立中心鎮,1958年成立高峰公社,1962年改為中甸區,1968年復稱大中甸鄉公社,1984年改為區,1988年改鎮。
-基本概況
建塘鎮是香格里拉縣治地,海拔3300米,四周群山環繞,中間地勢平坦 建塘鎮
,是茶馬古道及今滇藏公路的必經重鎮。
榮譽排行:
2023年10月,建塘鎮被確定為2023-2025年度“云南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藏族鍋莊舞)。
文化旅游:
普達措位于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州府香格里拉縣城建塘鎮東部,距香格里拉縣城35公里外。普達措在藏語中的意思是普度眾生、到達苦海彼岸的湖,顧名思義這是一個神圣而美麗的地方。普達措國家公園是中國大陸
迪慶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舊址,位于香格里拉縣建塘鎮文化路迪慶州委黨校院內,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云南藏區重大歷史事件和人民政權建設僅存的實物見證,是黑暗的封建農奴制殘酷統治下的迪慶各族人
建塘大寶寺位于香格里拉市建塘鎮,年代為清。類別為古遺址。建塘大寶寺為迪慶州第三批州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唐貞觀八年(634年),吐蕃南下,占領滇西北地區,在其宗設神川都督府,并在獨克宗駐扎一個千戶,為鐵橋東城,屬鐵橋十六城之一。
明永樂四年(1406年),麗江土府派人前來招徠,設鎮道安撫司,隸云南都司。
弘治六年(1493年),麗江木氏土司占領大當香各寨。
十二年(1499年),建立香格瓦寨,派木瓜駐守建塘,統領軍政大權。
清康熙六年(1667年),蒙古和碩特部占領中甸,麗江木氏土司勢力退出中甸,西藏達賴喇
牦牛全身都是寶,肉可食,皮可縫制成衣、靴、袋等,牛頭可加工成工藝品,牛尾可制作成彈掃灰塵的掃帚,牛鞭則是一道壯陽藥。 迪慶牦牛因其常年生活中海拔3500米以上地區,這些地方生長著許多野生藥材如貝母、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