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坎墩街道 | 隸屬:慈溪市 |
區劃代碼:330282003 | 代碼前6位:330282 |
行政區域:浙江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浙B |
長途區號:0574 | 郵政編碼:315300 |
轄區面積:約30.3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7.9萬人 |
人口密度:約260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3個社區、1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坎墩街社區 | ~001 | 城鄉結合區 | 坎墩街居委會成立于2003年6月,由原坎墩居委會、坎東居委會合并而成。共有居民1467戶,2904人。
居民分布在街道12個行政村,分布散、范圍廣![詳細] |
清水灣社區 | ~002 | 主城區 | 該社區為新建社區,以所轄區域內最大的住宅區清水灣小區而命名![詳細] |
橡樹灣社區 | ~003 | 主城區 | 橡樹灣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二灶市村 | ~201 | 城鄉結合區 | 二灶市村由原二灶市、大路沿、九甲弄三村合并而成,區域面積3.5平方公里,總人口4512人,共有28個村民小組,1609戶人家。
村水陸交通便捷。境內…[詳細] |
三群村 | ~202 | 城鄉結合區 | 三群村地處坎墩街道東部,建立于2001年2月15日,由原三個行政村群勝、群建、群聯村名的帶頭字而取名。坎墩街、鎮北路、興鎮街、中橫道、坎勝公路橫貫村莊…[詳細] |
三四灶村 | ~203 | 村莊 | 三四灶村2001年由原三灶街南、四灶塘南、四灶塘后三村合并而成。全村區域面積3.26平方公里,現有村民小組27個,總農戶1713戶,總人口4665人,…[詳細] |
五塘新村 | ~204 | 村莊 | 五塘新村地處坎墩街道西北部,位于滸崇公路西側,五塘江南首。自1961年、1973年相繼從坎墩沿塘移民于此,建立新村。全村總戶數為265戶,總人口為75…[詳細] |
四塘南村 | ~205 | 城鄉結合區 | 四塘南村地處坎墩街道東北部,東鄰勝山鎮,北靠崇壽鎮,由東、中、西三個自然村組成。下設18個村民小組,全村總人口1445人,其中黨員39人,耕地1110…[詳細] |
孫方村 | ~206 | 城鄉結合區 | 孫方村由原東孫方、南孫方、后孫方三村合并而成。全村區域面積2.5平方公里,共有13個村民小組,1195戶家庭,總人口4110人,其中暫住人口1100人…[詳細] |
坎東村 | ~207 | 城鄉結合區 | 坎東村是坎墩街道的東大門,由原六灶、三姓塘、央水塘三個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區域面積4平方公里,總人口4600人,共計1641戶,共設有村民小組57個,…[詳細] |
坎中村 | ~208 | 城鄉結合區 | 坎中村由原羊路頭村、鄭家甲村、坎墩村合并成,居坎墩十里長街之中心,現為坎墩街道辦事處機關所在地。北距杭州灣跨海大橋20公里,滸崇公路、新周家路南北穿越…[詳細] |
坎西村 | ~209 | 城鄉結合區 | 坎西村概況
本村由原大泥路、鳴山路、紹興舍、福源四村合并而成。地處慈溪市城北,是坎墩街道西大門。
村行政區域面積2.2平方公里,呈“帶…[詳細] |
沈五村 | ~210 | 主城區 | 沈五村由原來的五灶一、五灶二、沈南、沈后四村合并而成,地處慈溪市城北5公里,建設中的坎墩街道新行政中心座落本村,是坎墩未來的政治、文化中心。
全村區…[詳細] |
直塘村 | ~211 | 城鄉結合區 | 直塘村由原直塘、一灶路、戎家路、房黃路、西四灶、五村合并而成。地處慈溪市城北,坎墩鎮興街、環鎮西路、市中橫道及二塘橫江橫貫村莊,水陸交通便捷。
全村…[詳細] |
地名由來:
駐地羊路頭。明時筑塘,因八卦之卦象座于坎位,稱坎塘;后為防海,坎塘邊筑一數丈高泥墩,故名坎墩。明嘉靖(1522—1566年)間,倭寇猖獗,人們利用坎塘南側原墩基,大量挑動土方,成規模擴基壘高,在上面建起祀媽祖的娘娘殿與一座舉狼煙報警的煙墩(又稱烽火臺)。這高墩成了這一帶標志性制高點。十里橫塘的集居之民,就取坎墩之'坎’字與高墩之'墩’字,作為自己家鄉的名字。隨著商貿的發展,形成十里長街,人們稱這長街為坎墩街。后來成建制鎮、成建制街道時,都冠以'坎墩’之名。
基本介紹:
坎墩街道是長三角都市群中正在崛起的新興城市——慈溪主城的北區,位于杭州灣南岸,滬、杭、甬經濟金三角的中心地帶。東距東方大港寧波港62公里,南連中橫線(329國道復線)和杭甬高速,北經杭州灣跨海大橋連通國際大都市上海。由于地處寧紹平原和北亞熱帶季風區,全境地貌一馬平川,年平均氣溫16c°,平均降水量1273mm,無霜期長達257天,四季分明,氣候宜人。
坎墩的形成史是一部筑塘圍涂史,也是一部移民史。自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筑成坎墩的第一條海塘——新御潮塘,至清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筑成晏海塘,歷時325年,坎墩現境全部形成。因主要聚居地二塘卦象座于坎位,故稱坎塘,后為防海在坎塘邊筑
榮譽排行:
2021年12月,浙江省民政廳認定坎墩街道為浙江省革命老區鄉鎮(街道)。
2021年5月,坎墩街道被列入2021年度浙江省美麗城鎮建設樣板創建名單(農業特色型)。
歷史沿革:
原屬余姚縣。
1940年置坎墩鎮。
1950年4月析置坎西、坎東鎮和直塘鄉。
1954年10月劃歸慈溪縣。
1956年2月坎東、坎西復并為坎墩鎮。
1957年11月直塘鄉并入坎墩鎮。
1983年9月置坎西、坎東2鄉。
1984年6月改坎西鄉為建制鎮,復名坎墩鎮。
1992年5月坎東鄉并入坎墩鎮。
2001年9月改為坎墩街道,至今未變。
施叔范(1904~1979),幼名德范,一名束范,自號施髯、老髯、衰髯,今坎墩街道直塘村人。初讀于鄰村私塾,稍長從師,專攻歷史暨詩文。后在近鄰執教。1933年秋在上海與鄧散木等結“哭社”,吟詩會友。1
陳貴強,1963年5月25日出生于坎墩街道五塘新村。1978年從坎東中學高中畢業后考入復旦大學數學系,1982年獲復旦大學理學學士學位,又入中國科學院深造,于1987年獲理學博士學位,成為當時中國數學
胡玉堂(1918~1988),今坎墩街道人。1941年畢業于浙江大學文學院史地系,同年考取浙江大學研究院史地學部研究生,1944年7月畢業并獲得碩士學位,受聘為浙江大學史地系史地研究室、講師,從事西洋
費德昭(1877—1932),又名昭洞,字潛齋,余姚坎鎮(今屬慈溪坎墩街道)人。幼隨父讀書,喜習拳棒。早年當油坊學徒、木行職員,20歲進余姚地方自治講習所,結業歸里辦保德小學和農民夜校。辛亥革命前結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