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白花鎮 | 隸屬:惠東縣 |
區劃代碼:441323102 | 代碼前6位:441323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粵L |
長途區號:0752 | 郵政編碼:516369 |
轄區面積:約203.61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7.11萬人 |
人口密度:34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2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白花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墟鎮原是長滿芒草的荒地,每逢秋冬時節,芒草開花,墟鎮一帶白茫茫一片,故稱白芒花,后簡稱白花,故名。…[詳細] |
沿河社區 | ~002 | 鎮鄉結合區 | 因位于沿河一帶,故名。2011年4月,依據惠東府函﹝2011﹞99號文的批復,由白花社區析出稱沿河社區居民委員會至今![詳細] |
夏竹園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相傳先祖遷入時,此處為一片大竹園,時逢夏季,取名夏竹園![詳細] |
長瀝村 | ~202 | 鎮鄉結合區 | 相傳原有一水瀝由村外通至村前,在地勢突起處停堵,得名崛瀝,解放后,政府興修農田水利開挖此水瀝,使之暢通,形成一條長瀝,改名長瀝![詳細] |
聯進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歷史上無“聯進”之稱,聯進名稱始于“公社化”時,將高圍、堯山、后覺塘、昂湖塘等村合并為一個行政建置,以聯合進步為主旨,取名聯進![詳細] |
凌坑村 | ~204 | 村莊 | 因村內山塘、小河里菱角成片生長,故名菱坑,后人按客家方言取其諧音改稱凌坑![詳細] |
西山村 | ~205 | 村莊 | 據說村莊西南面有座形以半月形的山嶺,故稱西山月,后簡稱西山。…[詳細] |
田洋村 | ~206 | 村莊 | 解放前稱田村,因村素有“洋山瀝水”之稱,解放后,改稱田洋![詳細] |
南龍村 | ~207 | 村莊 | 因村位于白花鎮南部,村落后靠一連綿不斷的山嶺,遠看渾似一條巨大的蛇,蛇頭向東,蛇尾向西,取名南蛇埔,新中國成立后改稱南龍。…[詳細] |
明星村 | ~208 | 村莊 | “明星”比喻成績卓絕、才華出眾的人,因村民希望本村能夠有人才出現,取名明星村![詳細] |
莆田村 | ~209 | 村莊 | 相傳先祖遷入此處時,村莊田地長滿蒲草,故名蒲田,后人為方便記錄,取“蒲”字的方言諧音,改名莆田。…[詳細] |
福田村 | ~210 | 村莊 | 相傳祖先遷入時,希望此處年年五谷豐登,取名福田。…[詳細] |
湖球村 | ~211 | 村莊 | 先祖遷放時,此處有一個圓形大湖,取名湖球![詳細] |
謨嶺村 | ~212 | 村莊 | 因村落地勢較高,原為小山嶺,取名謨嶺,有謀求發展之意![詳細] |
長塘村 | ~213 | 村莊 | 村由長聯村分出,因村有一個大池塘,取名長塘村![詳細] |
長聯村 | ~214 | 村莊 | 因地形南北長,取名長聯村。明洪武五年(1372)遷入;明清兩代屬歸善縣碧甲司長安約;民國20年(1931年)屬惠陽縣第四區長安東鄉;1949年12月稱…[詳細] |
田屋村 | ~215 | 村莊 | 田氏先祖最先遷入,遷入后以姓氏取名田屋,后邱、陳、羅、劉、楊、廖六個姓氏相繼遷入后,仍沿用田屋![詳細] |
聯豐村 | ~216 | 村莊 | 解放前由蓮塘子,蘇豐兩生產隊合并,各取一字得名聯豐![詳細] |
集聯村 | ~217 | 村莊 | 雙子塘與上油塘并村,取名為集聯。明代遷入;清朝屬歸善縣黃洞社良塘約;1933年,屬惠陽縣第四區良塘東;1949年12月,稱集聯村;1951年11月,稱…[詳細] |
石陂村 | ~218 | 村莊 | 相傳居民點不遠處有一個用石頭建造的大陂頭,供村民洗衣服,取名石陂村。…[詳細] |
李洞村 | ~219 | 村莊 | 相傳村民對李洞的詩感興趣,故名李洞村。清代屬歸善縣上下淮社碧甲司;1940年,屬惠陽縣第四區潭安鄉;1949年12月,屬惠陽縣平白區長瀝鄉,稱李洞村;…[詳細] |
李坑村 | ~220 | 村莊 | 因村四面環山,宛如一個大坑,遍植李仔樹,取名李坑村![詳細] |
坦塘村 | ~221 | 村莊 | 祖先遷入時,此處有二個平坦而寬闊的湖泊,稱坦湖,因客家方言塘與湖語義相近,改稱坦塘。…[詳細] |
高埠村 | ~222 | 村莊 | 位于西枝江畔,舊時是船只往返停泊的地分,故稱高埠頭,新中國成立后,簡稱高埠![詳細] |
太陽村 | ~223 | 鎮鄉結合區 | 相傳先祖遷入時,村前有一片湖洋田,故稱大洋,解放后,村民以客家諧音取名太陽![詳細] |
黃塘村 | ~224 | 村莊 | 因山峰連綿不斷,有一狹小彎曲的山路在大山中穿行通至平山而得名大山口;后因村附近池塘水呈黃色而改稱黃塘。…[詳細] |
樟山村 | ~225 | 村莊 | 因村位于樟山嶂,取名樟山村。明代至清代,屬歸善縣平山司高坑約;民國26年(1937)屬惠陽縣第四區高坑鄉;1949年12月建制名稱為九和村,屬惠陽縣平…[詳細] |
水口村 | ~226 | 村莊 | 因該村是白花河入西枝江出口的地方,取名水口村![詳細] |
地名由來:
白花古稱白芒花。墟鎮原是長滿芒草的荒地,每逢秋冬時節,芒草開花,墟鎮一帶白茫茫一片,故稱此地為白芒花,后簡稱白花。
榮譽排行:
2024年3月,白花鎮被命名為2023年廣東省衛生鄉鎮。
2022年10月,2022年淘寶鎮名單發布,白花鎮上榜。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2021年淘寶鎮名單,白花鎮榜上有名。
2021年6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白花鎮人口數量為7.11萬人,位列惠東縣各鎮(街道)人口數量排行榜第5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寶鎮,白花鎮榜上有名。
基本介紹:
白花鎮位于惠東縣西南部,距縣城平山鎮 9 公里,東鄰本縣大嶺、稔山兩鎮,南接惠陽區霞涌鎮,西北、西南分別與惠陽區良井鎮、沙田鎮接壤,下轄 1 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26 個村民委員會,全鎮區域總面積 203.61 公里,約 305415.3 畝,其中耕地面積 65588 畝, 2004 年末全鎮戶籍總人口 61415 人,其中農業人口 51625 人,外來人口 17500 人,勞動力總人口 42100 人。 白花鎮地形屬丘陵類,地勢自東南向西北傾斜,西枝江流經本鎮北部鎮界線。主要河流白花河發源于鎮南部山區,大部分水流源于鐵爐嶂山脈,河流自南向北流經莆田、福田,長塘、長聯、李洞、長瀝、聯進、高埠、
文化旅游:
黃沙塘高橋位于惠東縣白花鎮坦塘行政村黃沙塘村。始建于清代,為四孔平梁青麻石質石橋,橫跨黃沙塘瀝兩岸。呈東南-西北走向,全長21.57米,橋面寬0.8米。橋墩為兩組,用兩根豎立的長方形石柱,上
歷史沿革:
明代及清初,屬歸善縣管轄。
民國二十六年(1931年)屬惠陽縣管轄。
1950年6月,惠陽縣劃分9區1鎮,白花境內分別屬于莆田鄉、白花鄉、忠信鄉和高河鄉。
1952年,大部分屬惠陽縣第十二區(白花),高埠、太陽屬第十一區(平山)。
1957年12月,境內設白花鄉和莆田鄉。
1958年10月,成立白花人民公社。
1961年6月,惠陽縣劃分9個區,白花屬平山區。
1965年7月,惠東縣從惠陽析出,白花隸屬惠東縣至今
戴德芬(1886~1976),白花鎮水口村人。辛亥革命時在兩廣高級師范大學堂(今中山大學)畢業。因品學兼優,被校方推薦到廣州禺山中學執教,從事教育事業40載,先后被禮聘為海豐中學、河源中學、木余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