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橋鎮 | 隸屬:冕寧縣 |
區劃代碼:513433102 | 代碼前6位:513433 |
行政區域:四川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川W |
長途區號:0834 | 郵政編碼:615600 |
轄區面積:約391.1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17萬人 |
人口密度:約3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田壩村 | ~200 | 鎮中心區 | 以前此地有很多種植糧食的田,并且地勢平坦,到了春天這里是綠油油的一片,象似一個綠色的平壩,故名。…[詳細] |
店子村 | ~201 | 村莊 | 在解放前后由于交通不便,趕路靠走,運貨都靠馬,趕路的人走到這里后都必須住下來吃飯住店,故名。…[詳細] |
大橋村 | ~202 | 村莊 | 因為境內有一座石拱橋,故名。原為寧源公社管轄,1951年建置團結鄉,2020年5月19日將大橋村和結尾村合并為大橋村。…[詳細] |
龍洞河村 | ~203 | 村莊 | 因境內有一條河名叫龍洞河,故名。自成立,沿用至今。…[詳細] |
巴甫村 | ~204 | 村莊 | “巴甫”藏族姓氏,指巴甫姓氏的人家在此居住,故名。…[詳細] |
漢呷木村 | ~205 | 鄉中心區 | 據說,古時境內居住的居民多為漢族,且彝語方言把“漢族”譯為“漢呷”,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原鎮人民政府駐地附近的安寧河上架有木板橋,因而得名。
基本介紹:
橋鎮地處安寧河發源地,東鄰曹古鄉、彝海鄉,南接惠安鄉,西與瀘寧區相接,北靠治勤鄉,九龍縣三椏區,面積391.13平方公里,鎮政府距縣城30公里,全鎮轄有,大橋村、峨瓦村、結尾村八個村4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2541人,解拖公路貫過大橋鎮,平均海拔2300米。
1950年4月設立大橋鄉和團結鄉,1958年寧源鄉把團結鄉改名,1982年更名寧源鄉,1996年寧源鄉和大橋鎮合并稱大橋鎮,1996年原大橋鎮柯別村因移民搬遷并入大橋村。1996年大橋鎮因大橋水庫搬遷到寧源鄉政所在地。
榮譽排行:
2021年1月,大橋鎮入選2020年四川省衛生鄉鎮(街道)名單。
歷史沿革:
1952年,析惠安鄉北部置大橋鄉。
1958年,撤銷。
1952年,設大橋彝族鄉。
1956年,更名和平鄉。
1972年4月,與曹古公社大橋大隊合并為大橋公社。
1983年12月,公社改鄉。
1985年7月,鄉改鎮。
2019年12月,撤銷冶勒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大橋鎮管轄。